中国妇女做爰视频-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-米奇欧美777四色影视在线-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-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

關于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方案

  為加快我國畜牧業、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,實現可持續發展,農業部決定從2006年起組織實施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。

  一、指導思想

  轉變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,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的關鍵環節。實施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,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以科技進步為支撐,以提高資源利用率、改善生態環境、提供優質安全動物產品、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,大力倡導、推廣健康養殖,重點發展畜牧業養殖小區和規模場戶,積極推進水域灘涂資源合理利用,進一步完善技術服務體系,強化疫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,使養殖業盡快從單純追求數量向數量與質量、效益和生態并重的方向轉變,走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生態、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,為實現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做出新的貢獻。

  二、行動目標

  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的總體目標是,推進畜牧水產業養殖品種良種化、養殖生產標準化、質量監管全程化、生態環境友好化、市場經營產業化,加快畜牧水產業規模化、集約化、專業化、標準化、組織化建設步伐。畜牧水產業繼續向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型轉變,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,養殖水域環境狀況得到改善,現代畜牧水產業生產體系初具規模。具體行動目標是,到“十一五”末,畜牧水產業生產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,整體科技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,養殖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%左右。初步實現畜牧養殖方式人畜分離,適度規模飼養比重進一步提高;完成主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,推廣普及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生態、安全水產養殖方式,部分實現水產工廠化和池塘養殖循環用水和廢水達標排放,健康養殖方式在養殖業中的采用率達到60%以上。

  三、主要任務

  (一)加快推廣良種,提高養殖業科技含量

  一是全面實施種質資源保護。建設一批畜禽、水產原良種和優良草種的種質資源保護場(區)和基因庫。二是培育自主育種能力。建立國家育種中心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逐步形成我國獨立和相對完整的畜禽、水產和草種育種體系,減少對引進國外良種的依賴。三是加大良種推廣力度。加快良種工程二期規劃的實施,繼續進行草種基地建設。加大奶牛良種和草種補貼力度,擴大補貼范圍,探討水產良種補貼途徑和方法,提高良種覆蓋率。

  到2010年對10個主要畜禽水產養殖品種開展選育工作,重點培育3~5個優良新品種。肉牛良種覆蓋率由目前的35%提高到40%,奶牛由70%提高到80%,羊由60%提高到65%,蛋雞、白羽肉雞和豬基本實現良種化。主要水產養殖品種良種覆蓋率由50%提高到70%。

  (二)推行健康養殖,改變落后的養殖方式

  一是加強畜禽養殖小區的規范化建設。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,規范飼養方式,實行統一的良種繁育、飼料供應、疫病防治、飼養管理、市場銷售服務。突出做好畜禽排泄物、廢棄物和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,重點對養殖小區污染處理設施設備的建設進行補貼。二是全面推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。開展重點養殖水域灘涂資源及養殖容量調查,加快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頒布實施,科學確定養殖密度,合理利用水域灘涂資源。三是加強標準化示范。加大畜牧水產業標準的宣傳推廣應用力度,加強標準化技術培訓和知識宣傳。選擇一批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示范,按照標準化管理要求,實施對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環境監管,為標準的廣泛采用提供良好的模式。四是建立水產生態養殖示范場。改造傳統老化池塘,清淤擴容,配備、完善循環水和廢水處理設施,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。五是抓好實用技術推廣。積極推廣優良品種、機械化擠奶、人工授精、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,實施良種良法配套,重點推廣全混合日糧(TMR)養殖技術。水產養殖鼓勵使用全價配合飼料,逐步改變依賴冰凍小雜魚投喂的養殖方式。六是提高工業飼料利用水平。制定規劃,出臺相關扶持政策,引導飼料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,形成較強的加工能力,提高配合飼料普及率。

  到2010年,畜禽養殖規模化水平,生豬業達到50%,蛋雞業70%,肉雞業85%,奶牛業60%,肉牛業45%,肉羊業50%。水產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全面啟動,大水面養殖環境質量符合功能用水標準;工廠化、池塘養殖循環用水、廢水達標排放的技術和方法取得突破;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推廣面不斷擴大。工業飼料總產量達到1.3億噸,飼料產品總體合格率達到95%以上,工業飼料普及率平均水平達到50%,飼料資源有效利用,全價配合飼料使用率提高。

  (三)實施生產全過程監管,提升養殖業質量安全水平

  一是制定和完善質量標準體系。制定完善產地環境、投入品、產品質量標準,重點完善無公害、綠色和有機產品的生產、加工、貯運和保鮮標準,加強產品質量認證工作。二是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。開展科學用藥培訓、指導,逐步實施處方藥制度。建立養殖場生產檔案、養殖用藥記錄和產品標識制度,重點對跨地域流通的主要養殖動物活體及產品進行可溯源標識。三是建立完善動物產品質量監管機制。開展配合飼料質量抽檢,引導工業飼料市場良性發展。加強動物產品藥殘、污染物檢測。對主要養殖品種進行瘦肉精、孔雀石綠、氯霉素等禁用藥殘檢測,公布檢測結果。四是強化公共危機應急反應能力。建立漁業水域污染、生態災害應急反應機制,跟蹤監測重大污染事故、赤潮災害等發生和變化情況,及時發布公告,加強水產品安全質量檢測,防止受污染水產品上市,積極采取工程、生物、技術措施降低污染和災害造成的損失。五是完善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。加快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建設,健全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和疫情報告制度,提高應對突發性重大疫病的能力。開展生態、免疫預防技術試點,提高水產養殖病害生物防控技術水平。

  到2010年,基本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動物產品生產和產品質量標準體系,質量檢驗檢測和監管體系健全。基本完成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,信息處理及疫情通報機制初步建立,重大水生動物疫病蔓延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。100%的動物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,綠色動物產品達到60%以上,有機動物產品比重不斷提高,重大動物食品生產安全應急機制基本建立。

  (四)強化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,發展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養殖業

  一是依法加強草原保護和建設。貫徹實施《草原法》和《國務院關于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的若干意見》,積極推行草原家庭承包經營制度、草畜平衡制度。加大草原執法監督力度,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災害防治應急機制。二是以項目實施促進牧區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。繼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,大力發展人工飼草料基地建設,推進牧區畜牧業生產方式向舍飼、半舍飼圈養和以草定畜、劃區輪牧、季節休牧相結合的科學飼養方式轉變。三是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。推廣魚、貝、藻生態互補的立體養殖方式,合理利用資源,改善、修復養殖環境。四是推動三元種植結構的調整。做好專用玉米良種補貼工作,抓緊建立優質飼料糧基地,在糧食主產區積極推行三元種植業結構。扶持有條件的地方實行草糧輪作,利用冬閑田種植牧草。

  到2010年,草原保護建設禁牧休牧草原面積達10億畝,全國累計圍欄面積達15億畝,人工種草保留面積3億畝,改良草原面積6億畝,天然草原家畜超載由目前的36%下降到25%以下。草原植被逐步恢復,草原生產能力有所提高。大水面養殖環境質量符合功能用水標準。

  (五)推進產業化經營,增強養殖業加工增殖能力

  一是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的發展。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在財政、稅收和金融等各方面給與重點扶持。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監督,完善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機制,強化龍頭企業的責任,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。二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。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進行財政扶持,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。通過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提升農戶的市場地位,保護其合法利益,降低經營風險。

  到2010年,畜牧水產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提高,質量監管有力。產業化經營逐步完善,利益分配和運行機制成熟,造就一批大型龍頭企業。


相關標簽:畜牧業,水產業
上一條   下一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