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妇女做爰视频-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-米奇欧美777四色影视在线-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-国产区女主播在线观看

入臺證行臺灣 品“非常美食”你還在等什么?

  入臺證行臺灣 品“非常美食”你還在等什么?

  非常美食—臺灣的海鮮

  吃螃蟹,平津講究七尖八團,江浙講究九月尖臍十月團,總要在中秋月圓,桂子飄香,或是重九登高東籬采菊,才是持螯對酒的季節。可是臺灣吃蟹,要在暮春三月鶯飛草長的時光……愛吃蟹黃的朋友,足可大快朵頤。

  上世紀四十年代,筆者初到臺灣,隨便想吃碗牛肉面,就是走遍了全臺北市,也別想吃到嘴。當時衡陽街僅有一家叫綠園的福建菜館,能吃到幾只半甜不咸的福州肉包,已經覺得大快朵頤,算是吃了一頓有滋味的美餐啦。

  近二十年來,餐飲事業蓬勃駿發,林林總總,蔚為大成。拿臺灣海鮮的種類來說吧,可真是集蘇、浙、閩、粵各沿海省份海產的大成,可以說是珍饈畢備,而且猶有過之。

  烏魚仔

  “烏魚仔”筆者在內地不但沒吃過,而且也沒聽說過。據朋友告訴我,烏魚平日都在暹羅灣一帶海底棲息,每年靠近冬至,海水漸涼,烏魚群才游來高雄海面。筆者初來臺灣,在一位朋友家喝啤酒聊天,他拿出一對黃中透亮,色如琥珀的烏魚仔來,先用棉花蘸著上好白干酒,一遍又一遍地擦,把表面一層薄膜,擦得都脫了皮。然后把皮一齊撕掉,切成小薄片,架在小炭爐上,用文火慢慢地烤。烤到魚仔上鼓起一粒一粒的小泡,才算大功告成。配上切得菲薄的大蒜片來下酒,香鮮適口,柔而不膩,比吃荷蘭的高級忌司下酒,還來得夠味兒。

  早年臺灣的上林花,是著名的酒家。因為乍到臺灣,還不懂得點菜,有一位酒家小姐外號叫航空母艦的,以拳雅量宏,一口氣能半打啤酒下肚,面不改色而得名。據說她的拿手好戲是給客人點菜。有一次她給我點了一客生炒“龍腸”,其形狀好像迷你式的小魷魚,入口一嚼既脆且嫩。據說這種龍腸,是從公烏魚肚子里掏出來的近似魚膘的東西,除了好吃,還非常滋補。尤其不是每一尾公烏魚都有,所以比較名貴。這個菜只在上林花吃過一次,以后在酒家飯館露店海鮮,點過幾次生炒龍腸,都回說沒有,到現在想起來,那一種脆嫩爽口的味覺,仍然時繞齒頰。

  九孔鮑魚

  “九孔鮑魚”在臺灣簡稱九孔,屬于蚌科。外殼質薄而堅,煥化五彩花紋,非常璀璨悅目,背上有九個螺紋小孔,所以名為九孔。九孔大半產于花蓮臺東沿海一帶,據說以臺東所產為正宗。凡是臺東所產,背殼上一定是九個螺孔;北殼螺孔,不是九個,或多或少,老饕們甭吃,一瞧就知道不是臺東出產的真正九孔啦。

  九孔的好處,是比一般蚌類都肥碩細嫩,吃一只就是一只,非常擋口(耐嚼的意思),不像吃海瓜子,鮮則鮮矣,實在太摳索不解饞。九孔以鹽鹵涂搽,在火上干燒,最能保持本身鮮味。可惜花東一帶大小飯館的大師傅,烹調九孔的手藝都不甚高明,老嫩的火候沒法把握住,挺好的一般九孔,十次有九次是嚼不動的,遇上沒除韌帶,還會塞牙,真要替九孔叫屈。后來在高雄李家花園,吃到了一次老嫩適度、鮮醇味濃的九孔,才算引卮大嚼了一通。

  螃蟹

  在臺灣,嘉義的布袋港,臺南的安平港,高雄的紅毛港,都以出產螃蟹馳名。臺灣螃蟹分兩種,一種叫紅,一種叫青蟹。此地的青蟹,自然比不上內地的大閘蟹膏腴肉滿,可是臺灣出產的紅,內地也很少見到。

  至于吃螃蟹,平津講究七尖八團,江浙講究九月尖臍十月團,總要在中秋月圓,桂子飄香,或是重九登高東籬采菊,才是持螯對酒的季節。可是臺灣吃蟹,要在暮春三月鶯飛草長的時光,紅才能膏滿膘足。這時候,一打開蟹蓋,真是所謂頂蓋黃,整個蟹蓋長滿了蟹膏,愛吃蟹黃的朋友,足可大快朵頤。可是到了秋末冬初,內地吃蟹的季節,反而肉松膏稀啦。

  什么事都有例外,記得早年客居嘉義的時候,我們幾位吃螃蟹的老饕,偏偏遇上嘉賓酒家有個叫阿昆的養蟹專家,他有一手絕活,把買來的紅養在瓦壇子里,四周用雜糧谷糠塞緊,讓蟹在壇子里絲毫不能動轉,每天喂兩次煮熟碾碎的鴨蛋黃,就是隆冬三九,寒風刺骨的季節,您要是到嘉賓吃紅,仍然能夠吃到頂蓋黃的大肥蟹。近年來醫學界研究出來,吃紅的油膏,最容易增加膽固醇,因此美肴當前,凡是血脂肪濃度稍高的朋友,都懷有戒心,不敢多打牙巴骨啦(北平土話“大啖”的意思)。

  蚵兒

  “蚵”,內地叫牡蠣,臺灣叫蚵,是人工在咸水港養殖出來的,也是最平民化的海鮮。高雄的新打港,臺南的安平新港鯤湖四周,都是養蚵的大本營。養蚵人家有的采用固定式吊蚵,有的采用浮力式吊養,大約一只蚵吊養十四天到二十天,就肥大可吃了。近年社會上流行吃海鮮,電視臺布袋戲里也穿插有買蚵兒煎的表演,所以蚵兒煎、蚵兒面線,變成男女老幼人人歡迎的美食了。

  吃蚵兒煎一定要用平底鍋煎,平底鍋不吃油,可以少放油,用雞蛋蔥花經油煎來,才不膩口而香嫩。臺南的蚵兒煎、擔仔面是全省聞名的,本來只是在街頭露店才有蚵兒煎吃,不登大雅的。自從高雄的大統公司開幕,九樓的大排檔里,蚵兒煎居然也高踞一席啦。

  海瓜子和大黃魚

  內地江浙一帶的人士,認為“熗活蝦”“海瓜子”都是呷酒的雋品。臺北的淡水也有海瓜子出產,雖然鮮度不差,可是殼厚肉羸,沙礫又多,大家嫌麻煩,都不愿意弄來下酒。1972年,筆者到金門,出乎意料吃到了又肥又嫩的海瓜子。同席是一位浙江黃巖人,彼此同嗜,一大盤海瓜子,三下五除二,吃得清潔溜溜。隔席全是魯豫老鄉,大概對海瓜子不感興趣,還剩下大半盤,我們把它拿過來大啖一番。曾經聽朋友說金門的海瓜子是海鮮里一絕,一試之后,果然不凡。

  筆者最喜歡吃的魚有三種,松花江的白魚,蘇北里下河的魚,還有一種就是大黃魚。這三種魚都是肉質細嫩,腴而刺少的。在臺北吃過不少次名庖烹制的大黃魚,據說都是金門來的,因為冰凍過久,總覺鮮味稍遜。這次到金門,所住招待所有一位廚師,是天津西沽人。有一天午餐,居然有海碗侉燉大黃魚。所謂侉燉,就是天津一般住家戶家常做的熬魚。金門吃黃魚都是從海里現打上來的,離水不過三幾個小時,自然是鮮肥細嫩,美到極點。魚身上的蒜瓣肉,到嘴里還帶點甜絲絲的。說實在,就是當年在天津也沒吃過這么甘肥腴潤的熬魚呢。那次到金門的成員,平津老鄉占的比例很高,有人一夸好,大家隨聲附和,連著三餐都有侉燉大黃魚,再配上飯卷子吃,真仿佛回到老家,坐在炕頭兒上吃家鄉飯呢。

  珠螺

  真正臺灣海鮮特產是“珠螺”,這種螺螄在內地沿海各省都沒見過。螺的體形特別小巧,長度只有二分左右,產在淡水鹿港海岸一帶,當年住在淡水的英國人就常常用珠螺加奶油,做奶油珠螺湯饗客,其味有點像鮑魚,可是鮮美過之。英人史密斯管這種珠螺叫迷你螺,因為一只珠螺剔出來的螺肉,比火柴頭大不了多少。買一大筐珠螺不過臺幣幾十元,可是剔出的螺肉僅只一小撮,剔工倒要幾十元呢。珠螺也可以用淡水燙熟,加各種調味料來吃。有一次在鹿港吃海鮮,叫了一盤熗珠螺,敢情每只珠螺尾巴上都附生一個近乎半圓的小石塊,跟螺尾堅固難分,不是同去朋友教我訣竅,我幾乎拿不下來。據說這塊小石頭,其硬度可以媲美金剛石,用鐵錘來敲也不容易砸碎。我想如果把這種螺石搜集起來,做個手鐲或鑲項鏈,倒是一件別出心裁的裝飾品呢。

  “日月潭”

  本省有一種蚌類,殼形扁薄,一面雪白,一面赤褐,我們一班好吃的朋友,給它起名“日月潭”,蚌肉鮮嫩,有如血蚶。這種蚌類賦性陰寒,夏日如生熱火癤子,連吃幾次“日月潭”,火癤即可消除。不過陰寒特重,婦女不宜多吃。吃“日月潭”,只宜白煮后蘸調味品下酒。高雄大水溝有一家露店,用小蔥頭、朝天椒、檸檬魚露調味,不用醬油,酸咸馥辣,別具一格。旅美畫家錢葆昂,前年搜集“日月潭”貝殼一百多片,用化學藥物將殼內瓷光褪去,遍請繪畫界名家,畫了若干鱗介草蟲,配上錦盒,倒也是別開生面的文房清玩呢。

  臺灣以前因為海鮮是最價廉食物,所以每頓飯都離不開海味。可是現在,大家一起哄,你開海鮮園,我開海鮮樓,東邊是活海產,西邊是海味珍。應酬場合里,也認為吃海鮮是時髦新鮮玩意兒。于是海鮮時價直線上升,變成大宴小酌不吃海鮮,反而顯得不夠意思了。

  不過海鮮雖然好吃,可是稍一不慎,非常容易引致河魚之疾。要是喝點五加皮或大曲茅臺一類白酒,不僅消毒又可暖胃,凡我老饕,定有同感。


上一條   下一條